2025年10月17日,双流区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在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正式拉开帷幕,我校附小文鹏宇老师在教研活动中献上室内专题课《轻度损伤自我处理》,用兼具专业性与实操性的教学设计,为全区体育教育工作者呈现了一堂特色鲜明的健康防护课。

作为首次参与区级体育室内展示的课程,文老师的教学设计紧密贴合体育活动场景——针对运动中高发的擦伤、轻度割伤、挫伤等损伤类型,他先从“损伤识别”入手,结合篮球、跑步等常见运动场景的案例,梳理出“看伤口形态、辨疼痛程度、查活动能力”的三步识别法,帮助现场师生与观课教师快速建立损伤判断逻辑,打破“运动损伤只靠经验处理”的误区。

在核心的“处理步骤”教学环节,文老师更聚焦体育场景的实用性:针对运动后易忽视的伤口清洁,他现场对比生理盐水与酒精的使用差异,强调“用生理盐水冲洗污物、碘伏消毒”的运动伤口处理原则,避免刺激伤口影响后续活动;面对运动中常见的轻度割伤,他结合弹性绷带的便携性,演示“按压止血-清洁消毒-加压包扎”的快速处理流程;尤其针对“运动扭伤后立即热敷”的普遍错误认知,他通过“血管收缩与舒张”的原理讲解,明确“先冷敷止血、后热敷消肿”的运动损伤处理关键,让课程内容更贴合体育教学需求。

为充分体现体育室内课的实操属性,文老师还在展示课中设置了“运动损伤应急演练”环节:他让学生模拟运动中受伤的场景,手把手指导弹性绷带的“螺旋式包扎”“八字形包扎”等实用手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基础包扎;同时,针对观课教师提出的“如何在体育课中快速开展损伤处理”“不同运动项目的损伤预防重点”等问题,他结合教学经验逐一解答,让课程不仅服务于学生,更为全区体育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思路。


首次站上区级体育室内课展示的舞台,就是希望把‘健康防护’融入体育教学的理念传递出去。”文老师表示。此次展示课不仅获得了与会老师们“场景贴合度高、实操性强”的高度评价,更让“运动损伤自我处理”成为全区体育室内课的关注焦点。参与活动的教师纷纷表示,这样的课程既填补了体育教学中健康防护知识的空白,也为后续体育室内课的创新提供了方向,为双流区体育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