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赋能提素养 凝心聚力强服务

作者:许亚男 来源:双流区教育学会 发布时间:2025-07-21 16:11 阅读次数:1837

为切实提升双流区教育学会秘书处成员教科研素养与论文写作能力,深化与全国教育科研机构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学会秘书处服务能力。2025年7月16日—19日,双流区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易恩率区教育学会秘书处一行5人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参加由《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举办的教科研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暨《中国教育学刊》2025年度工作会。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高规格的学习盛宴,更为秘书处后续工作高效开展注入了新动能。

图片1

活动开幕式上,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会长倪培霖、《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马宪平分别致辞,深刻阐释了教育科研在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价值与关键作用,为研修筑牢专业根基、明确奋进方向。同期召开的学刊社2025年度工作会,进一步明确了学刊在聚焦教育科研创新、服务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年度工作重点与实施路径。

图片2图片3图片4

研修期间,多位专家聚焦教科研核心能力提升与成果转化开展了专题培训和讲座,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当代教育家冯恩洪作《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成果提炼与论文写作》专题讲座,解析如何立足学生素养发展进行教学成果的有效提炼与论文表达;《中国教育学刊》编委会委员汤丰林则聚焦《中小学校长教师如何做研究》,解析基层教育工作者的科研实践路径;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刘建琼围绕《教学成果奖申报的研究叙述》,从成果的梳理、提炼到表达三个关键环节,深度剖析了申报成功的核心要点与策略;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徐猛以《做、读、写:学习与表达中形成课程教学成果》为题,分享了教育成果生成的内在逻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来兵《基础教育教科研的道与术》讲座中,直击一线教师痛点,系统解答了“为何研究、现状如何、规范写作、课题申报”四大核心问题;《四川教育》杂志社副主编王建强以《好文章是怎样炼成的》,细致剖析了高质量的论文创作规律与写作技巧;成都市温江区鹏程小学校校长王刚分享了《直立教育理念下“三立”课堂形态创生与教学转型的探索和实践》的鲜活案例,为教学成果培育提供了可借鉴的一线实践范本。此外,《中国教育学刊》资深编辑吕允英还针对性开展论文指导,为参会者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专业点拨。

图片5图片6

利用研修间隙,双流区教育学会秘书处召开了内部工作会议,聚焦秘书处工作分工进行研讨,秉持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原则,科学细化各项工作职责。同时,易秘书长强调全体成员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恪尽职守的同时,强化内部联动与协同配合,更须切实履行好上级教育学会与区教育学会会员(单位会员及个人会员)间的上传下达枢纽职能,确保信息畅通无阻、执行精准有力,以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全力助推区域群众性学术活动提质增效。

图片7

此次活动为双流区教育学会秘书处搭建了学习先进教科研经验的平台,成员们普遍反映,通过聆听权威专家讲座,在教学成果提炼方法论、高水平论文写作规范及课题申报策略等维度获得系统性提升,专家对基层科研需求的深刻解读,特别是汤丰林委员等关于服务一线工作者的阐述,使成员对秘书处的枢纽定位与服务价值有了更深体悟,强化了“以会员为中心”的行动自觉。同时,通过内部会议的及时部署,进一步校准了工作方向,凝聚了团队共识,明确了服务要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双流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8


Baidu
map